栏目导航: 福建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云南高考 > 文章正文
 
2008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语文政治综合模拟试题及答案
福建招考网整理自:云南省招生考试委员会 2008-4-30 16:55:07

本试题纸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纸.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填空题:(请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填空。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各有一空,每空2分,共20分)

1.用描画事物的方法造的字是       。

2.“他不但不记恨我,反而热情地帮助我。”这是      复句。

3.“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这个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            。

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鱼我所欲也》论述了“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生取义的精神。

5.“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的前三句中连缀九个意象,构成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天景象。

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

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8.运动是物质固有的     ,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9.人生观的基本问题是    的关系问题。

10.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变本加厉    铤而走险    陈词滥调    肆无忌惮

B.礼尚往来    草菅人命    迫不急待    旁征博引

C.微言大义    举一仿三    襟怀坦白    随声附和

D.走投无路    莫名其妙    世外桃园    残羹冷炙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自诩(xǔ)   大有裨(pí)益    相形见绌(chù)        

B.对峙(zhì)   揠(yà)苗助长    刚愎(bì)自用

C.游说(shuì)   锲(qì)而不舍    疏(sū)密相间

D.辍(zhuì)学   大腹便便(biàn)    长吁(yū)短叹

1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呀,什么时候了?还不赶快上学?要迟到的”。母亲催促儿子说:

B.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

    C.公安部、外交部日前发布并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这标志着中国“绿卡”制度正式实施。

    D.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是不容分说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

    B.汉代石刻往往因才施艺,通过独特的雕刻技巧,追求一种雄浑博大的气势,因此常给人器宇轩昂之感。

    C.这种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充分反映了我国当代民间艺人炉火纯青的聪明才智。

    D.今晚两队人马都要偃旗息鼓,闯字旗不用打了。

1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B.我跑遍了昆明所有的书店都没有买到这本书,最后在南屏旧书店才买到。

C.近年来,世界各地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发生,其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和灾难程度之严重都是罕见的。

D.当我和孩子们登上山顶时,俯瞰着山下那条奔涌蜿蜒的河流,都非常激动。

16.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历史性飞跃有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17.建设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选择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选择什么样的政治体制   D.社会主义处在哪一个发展阶段

1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于坚持

  A.与时俱进  B.党的先进性

  C.执政为民  D.解放思想

19.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的机能,客观世界的反映   B.社会的产物

C.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0.通货膨胀是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B.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的必然结果

C.人口膨胀的必然结果      D.违背纸币发行规律的必然结果

2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计划

22.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B.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促进各民族的团结

23.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是

A.对外贸易       B.对外资金交流  

C.对外技术交流     D.对外承包工程

24.下列人员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有

A.不满14周岁的人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C.已满16周岁的人    D.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

2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占主体地位的经济是

A.公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

C.混合经济    D.民营经济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将答案填入答题卡上相应题号后面的空白处。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韩愈.柳宗元是唐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废弃六朝以后华而不实的骈文,创作了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

27.巴尔扎克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总称《人间喜剧》。

28.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奠基之作。

29.“只有高寒山区,才能种植这种药材。”这是一个条件复句。

30.先秦诸子散文中,属于儒家的有《论语》.《孟子》.《老子》。

31.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3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3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34.死缓是一种刑罚。

35.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四.简答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上相应题号后面空白处。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5 分,共 15分)

36.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37.如何认识事物的本质?

38.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和特点。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9—43题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b)。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c),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______节选自《鸿门宴》

39. 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B.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常以身翼蔽沛公

40.下列对文中画线标出的a句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A.否则,我怎么会这样呢?

    B.不是这样,用什么作借口(请你)到这里?

    C.不然的话,我怎么会到这里?

    D.否则的话,我用什么作借口到这里?

41.文中画线标出的b句,介绍了鸿门宴上的坐次。作者详细介绍坐次的目的是:

    A.古代礼仪,君王是面南而坐。项羽让“亚父南向坐”,反映了项羽对亚父范增的尊敬。

    B.古代礼仪,宾主相对时宾东向,主西向。宴席上“项王.项伯东向坐”,反映了项羽和项伯对客人的尊敬。

    C.古代礼仪,长幼相对时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张良西侍”,反映了项伯对张良的爱护。

    D.古代礼仪,宴席以东向为尊,南向.北向.西向依次以降。宴席上的坐次安排反映了项羽的自高自大。

42.对文中画线标出的c句中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与”是连词。

    B.“饮”的词性没有变化。

    C.“以为”即“认为”。

    D.“乐”即“快乐”。

43.结合全文判断,下列对人物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做事优柔寡断,轻敌自大,不善于用人。

B.刘邦野心勃勃,但能审时度势,谦恭忍让,随机应变。

C.张良足智多煤,临危不乱,处世有方。

D.樊哙忠于刘邦,勇猛顽强,但缺乏心计,逞匹夫之勇。

 

六.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44—50题(共25分)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 。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皙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日:“我和曾皙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脱脱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项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研究孔子,如果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也会有些新的认识吧。

44.请为下面加点字注音(请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填空。每空一分,共2分)

淡泊                 喟然       

45.结合语境解释词语:(请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填空。2分)

   沽名钓誉:                                                                     

46.作者认为孔子的“洒脱”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可用原文回答)(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后。4分)

                                                                                  

                                                                                       

47.孔子坦然地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结合文章分析,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治学观.人生观?(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后。4分)

                                                                                

                                                                               

48.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他对于读书的主张是怎样的?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后。3分)

                                                                                

                                                                                

                                                                                  

请写出孔子表达这一读书主张的原句(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后。2分)

                                                                       

49.“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那么孔子看待“仁”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后。4分)

                                                                               

                                                                                       

50.文章结尾说:“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联系全文,你认为孔子“不洒脱的地方”指的是什么?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后。4分)

                                                                                     

                                                                                  

 

七.作文(共40分)

5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语道: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以自己的伟岸为树下的生命撑起一片荫庇。也有人提出:大树底下少乘凉,大树的荫庇也制造着阴影。

请以“成才与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1.不少于600字;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自拟标题;

      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语文政治综合 参考答案(模拟1)

 

一、填空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各有一空,每空2分,共20分)

1.象形字   2.递进    3.比喻、夸张    4.舍生而取义者也   

5.小桥流水人家  6.  改革开放7.  发展  8. 根本属性   9.  个人与社会10.一般人类劳动

 

二、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1.A     12.B      13.A      14.D      15.C

16.B   17.B     18.B    19.A    20.D 

21.B   22.C     23.A    24.D   25.A

 

三、判断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     27.×     28.√     29.×    30.×

31. √     32.  ×   33.  √   34. ×   35.  √

 

四、简答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上相应题号后面空白处。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5 分,共 15分)

   36. 第一、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1分)

  第二、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深刻意义上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2分)
第三、从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也是一场新的革命。(2分)

  37. 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人们不断创造条件去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1分)要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必须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前提。(2分)

  第二、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途径。(2分)

  38. 一是便于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1分)二是实行高度民主和高度集中相结合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可以兼取民主和效率两者之所长。(1分)三是人大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权利进行有效的制约。(1分)四是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种积极性。(1分)五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分)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第39—43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9. C     40.A     41.D     42.C    43. B

 

六、阅读现代文,完成第44—50题(共25分)

44.(2分)  bó        kuì  

45.(2分)故意以读书为手段谋取名誉。

46.(4分)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47.(4分)融于自然,乐于自然,性灵未染,完善自我,淡泊功利。

48.(3分)孔子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 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2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9.(4分)灵活,通情达理,有常识,知分寸,透彻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

50.(4分)积极“人世”,关注社会生活、人伦世理。(或“重事功、重人伦”。)

 

七、作文(共40分)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07年我国独立学院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7年我国民办大学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院排行榜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学排行榜
·2008中国独立学院本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强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排行
·北京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新设置高校名单
·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
·上海市列入985工程及211工程的院校名单
·各省高招办联系方式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教育部2007年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
·2007年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院校名单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2007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
·2007年第二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
·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名单
·各学历层次高校学生毕业证书内容样本
·福建省2007年度第一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名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强
·2008年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强-中国校友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名单
·2008年具有小语种单独招生资格的25所院校
·59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名单及联系方式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